三炮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雄起澳洲 > 第二百七十五章 柔佛之变(八)--难民陈情

第二百七十五章 柔佛之变(八)--难民陈情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此刻为南峰安全负责的守卫们,看到自己被大批举着火枪的士兵包围,一点都不慌张。并无视士兵的警告,弯下腰身,往地上的伤员身上擦了擦手上的血迹。

没得到少尉的命令,士兵们也不敢开枪。便神情戒备的盯着守卫们,只要一个令下,就扣动扳机。

对此,守卫们像是毫无察觉。若无其事的抹干净后,气定神闲的拔出腰间的左轮手枪。

只要是军队的人,一般都清楚左轮手枪的意义。因此举枪的士兵们,脸上都显出迟疑、震惊等复杂之色。于是纷纷看向少尉,让他拿个主意。

由于场上非常安静,所以那些伤者的痛呼声、哀嚎声,被放大了数倍。少尉又朝天开了一枪,那些躺在地上的伤者,才吓得闭上嘴巴,不敢吭声。

当几个揍得不成人形,出气多,进气少的工作人员,从难民群中显露出来后,一个腰背挺直的军官,手持硝烟还未散尽的便携式火枪,神情严肃的走了进来。

这是负责难民营安保的总头头,从他肩膀上一杠一星的标志来看,级别应该是少尉。在大明,只有少尉以上的军官,才会分发最新研制的便携式火枪。

事实上,这就是十九世纪的转轮枪。它不同于十六世纪的火绳式左轮扳手枪,也不同于后来的遂发式转轮手枪。而是拥有底·火撞击式枪机和螺旋线膛枪管的新式左轮枪,内置七个弹巢,使用的也是锥形弹头壳弹。

只要扣动扳机,就可联动完成转轮待击发两步动作。具有尺寸小,重量轻,结构紧凑,功能完善等优点,尤其是防‘瞎火’,实用价值极高。

若是按照原历史,世界上第一支实用性很高的转轮手枪,应该是由美国人塞繆尔.柯尔特在1835发明。也因此,柯尔特被誉为‘左轮手枪之父’。但有大明这个改变历史轨迹的异数在,左轮手枪,就被提前问世。

等柯尔特1814年在美国康迪格涅州出生,左轮火枪,估计已在世界各地普及开来。

不过大明也是花了不少时间,费了不少心力,才将左轮手枪,从图纸变成现实。但因左轮手枪偏向民用,并不适合战场上的正面性进攻。所以大明并没大规模量产,也没大规模普及军队。

只是给少数军官、行政高官以及高级安保人员配置,既用来防身,也象征着身份。

平时少尉只负责铁丝网周边区域,为的是防止难民出逃。营内的事情,则基本由王符柏这些管事的工作人员负责。

要不是这里动静太大,又有大量难民聚集,他也不会带着士兵,深入难民营。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