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炮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工业之流光岁月 > 第四百三十六章:重器

第四百三十六章:重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历时三年时间,耗资1100万人民币,最终生产出来的成品镜头也是不负众望,首先是重量达到了惊人的168kg,镜身全长则是1.56米,而镜头直径则飙升至530mm的超大口径。

像这种超级大家伙,全球范围之内都压根儿就没有几个国家能够做到,小本子做单反的时候挺牛逼,但让他来制造这样一枚镜头,光是想想都呵呵。

这种大家伙除了特种光学设备领域会用到,跟一般普通相机领域完全不搭边,这种“超级巨炮”已经不是普通的打鸟头所能比,那直接都是星球大战的产物,而小本子显然是没有拿到参与“星球大战”的资格。

为了完成这一系类航天配套工程,蜀航光学投入了十二分气力,国家项目拨款到账之后都是完全不够用,在项目完工清算的时候才发现,蜀航在这个项目当中甚至亏了540万人民币。

不过这种项目影响力大,对蜀航光学品牌形象的正面提升效果明显,这540万也就当做广告费了,况且只要这次把活干好,后续肯定还有更多的航天级光学卫星项目会上马,难道国家还一直让蜀航亏本不成?

而这便要涉及到蜀都光机所当前看家拿手本领:自适应光学!

该技术首先被选中,虽然自适应光学设备造价昂贵,不可能用于普通相机设备当中,但光学侦查卫星不存在以上成本问题,所以这东西绝对不能少。

想想在700KM以上高度工作的相机,回头还要拍摄地面几十米的分辨率景象,因此难度极大,由此则带来大气湍流或其他因素造成的成像过程中波前畸变问题,这是影响成像分辨率的最大难点。

而自适应光学,这就恰好是补偿由大气湍流或其他因素造成的成像过程中波前畸变问题的最佳技术,包括光学成像卫星在内,高端设备对这东西需求是绝对的刚需。

自适应光学系统是光学卫星镜头矫正畸变的最好技术,但这项技术属于国际最前沿,国内最顶级,即便航天部门也拿它没有办法,只能把整个卫星镜头设计与制造工作全套交由蜀都光机所负责。

着力于长远投资,蜀航立志成为一家世界顶级光电影像设备巨头,这是公司自成立以来就不曾改变过的宗旨。

于是乎,蜀航光学又站出来了。

东德耶拿蔡司当年也是专门给苏联军用侦查卫星做过光学部件加工,特别是大直径光学镜片精细研磨,技术底蕴丰厚无比,这次被蜀航光学把技术拿到国内,结合几年前搞定的人造类萤石技术,直接获准配合蜀都光机所研制这枚巨无霸级别光学镜头。

在光学产业界,很多大佬都是做军用光学设备起家,本子的尼康属于典型(机身),美国的柯达(镜头)也是此种老手,至于蔡司、哈苏这些都是坐上火箭、航天飞机到太空旅行的常客。

用一句话来说,没做过航天级相机的相机厂商都不能算是完整的相机厂商,而现在蜀航光学也正在朝这条道路狂奔。

“航天级军工品质”,这话在十多年后被电视上各种鬼畜广告用烂,但真正高端的航天级军工设备,那品质确实牛逼,内行人也都认可。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