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炮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 第483章 撑船打铁磨豆腐

第483章 撑船打铁磨豆腐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二十五,磨豆腐。

有人说,华夏的历史就是一部“吃”的历史。

而在这部历史当中,豆腐绝对算得上最浓墨重彩的一个。

华夏是豆腐无可辩驳的发源地,但在华夏历史上具体是谁发明了豆腐,如今已经不可考。

五代十国时谢绰所作《宋拾遗录》中称,豆腐之术……汉淮南王亦始其术于世。

而赣同样容易,毕竟庐陵的治所便在赣县,他也记得清清楚楚。

孔明则是默默将“高温窑”三字写在了纸上,随后将高温与窑之间划线隔开。

在知晓后世还有烧瓷等手段时,孔明便想过如何能够烧制。

好消息是至此终于看到了后辈的提示,坏消息是经过荆益两地辗转,他也早就打破了想法上的误区,在成都时便试出了以炭煤做底,黄泥封窑的升温之法。

提示很不错,可惜来的晚了一些,孔明无奈笑笑,将三字一齐划去,不过胸腔中倒是积累了一些成就感。

北宋朱熹作《豆腐》诗,为其撰注: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

不过旋即倒是想起来了另一件事:

“这明之《天工开物》于我等而言可称至宝,于明时定也可称宝书,难疑其疏漏。”

“后世能居高临下洞其谬误,那不知后世之后世又如何看后辈这冠绝五千年之时?”

虽然说的拗口,但庞统轻易听懂了其中意思,但短时间内又很难想明白其中紧要处,于是只能摇摇头说了个不是回答的回答:

“变方能通,通方可久,久复生变,或乃往循之理。”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