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炮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汉祚高门 > 1308 临清兴国

1308 临清兴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石韬所统率的龙骧军驻扎的贝丘,便位于临清这一新进落成的大邑南面二十多里的位置上,乃是一处高出平地十几丈的广袤土丘。而这土丘的形成,就是挖掘兴国渠的泥土堆砌起来的,土色深邃,隐有暗红,不知是否众多死在挖掘河渠的冀南生民血肉凝成。

龙骧军作为羯国新成的几支劲旅之一,满员是六千之数,石韬今次率领南来的则不过三千出头。

倒不是说石虎筹谋大事居然还不舍得施用兵力,而是经过长达数年的整编,龙骧军仍然迟迟不能满额,至于原因,就是缺少足够的精良甲杖器械,以至于明明营帐中已经聚满了悍力足堪的勇卒,但却迟迟不能整编成军。

但这一路军队,真正的战斗力虽然不过三千出头,可是营区范围却极为阔大,甚至超过数万人的营盘规模,广袤的贝丘上过半土地都被营栅所圈禁起来。

由于黄河沿线的枋头、黎阳等要津接连失守,或是直接被晋军所占领,或是时常要遭受晋军水师的侵扰,羯国境土虽然依傍大河,但是能够享受到的河津惠利却因此大损。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劣势,意味着羯国无论是维持统治,还是调发境域下的人力、物货,都要付出远比南面的晋国要高昂得多的成本,效率上也不尽人意。

为了扭转这种局面,羯国在过往这些年也是努力诸多。他们没有成建制、能够与晋军直战河津的水军,也只能退而求其次,经营一些黄河支流水道,清河郡的临清城便是因此而设。

临清城傍依清水,因此而设,境域之内又有漳水、卫水汇流,水津要地,四通八达,虽然远远比不上枋头所在号称七水汇流的重要,但也能够据此沟通冀南众多郡县境域。

几次在枋头碰了钉子之后,羯国也只能退而求其次,另择此地兴筑大城,作为防备南面的一个物货集输地。如果说临清城有什么缺点,那就是没有直达黄河的水流干道,虽然清水等几条水道也都最终注入黄河,但是轨迹弯曲蜿蜒,且受限于旱涝节令过甚。

为了取得一个直通黄河的战略要镇,当晋军开始西征关中、冀南压力稍缓之际,石虎虽然没有直接发兵于河南,但也广征徭役集结于临清城,由此向南勾连故河水道,要挖掘出一条直通黄河的宽渠。

羯国向来不恤民力,尤其石虎在筹划此事时,心内还不乏羞愤,若是他能够将邺城旧地经营起来,向下勾连黎阳要塞,又何须多此一举的退求其次。而选择这么做,便不啻于承认了自己的软弱,不敢在枋头晋军眼皮底下谋复河津。

所以这条长达两百多里的被暂名为兴国渠的运河,进展也是迅猛,不避冬夏,昼夜赶工,竟然在今年年初便告完成。虽然这样一来,也让原本就破败的冀南形势更加荒废,生民近乎十室九空,但羯国总算是又取得一个直接入河的枢纽城邑。

而临清城并兴国渠的创成,也是石虎今次敢于谋攻河南腹心所在的底气之一。由此处集结出兵,可以将晋军在枋头所形成的军事压迫抵消到最低,等于是另外开辟一处新的战场。

或者说原本枋头、黎阳与邺城构成一个稳定的战略三角,可是随着石堪这个蠢物落败于邺城,枋头为晋军所占据,黎阳则直接暴露其兵锋之下。石虎想要重新获取到这种战略上的支撑,只能将原本的构架扩大,东移数百里重新选择一个支点,那就是临清。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