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炮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桓侯再生 > 第四卷 潜龙出渊震九州 第一百零一章 上 今天第一章

第四卷 潜龙出渊震九州 第一百零一章 上 今天第一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军师,这又是为何?”听罢徐庶的话,不但赵云一头雾水,连大哥都有些好奇起来,急切地问道。

“主公,徐某昔日四方游学之时,听闻袁绍在其三子之中,最喜幼子袁尚,曾有意传位于他。不知此事是否属实?”徐庶回问大哥一个问题。

“不错,确有此事!军师为何有此一问?”大哥点了点头,但仍然不明所已。

听到这里,我已经领会徐庶的意思。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河北豪门袁家之所以会在袁绍身死之后迅速败亡,主要便是因为袁绍长子袁谭和幼子袁尚争位内讧,致使臣属离心、军力消耗,从而给了曹操以可乘之机。如今袁尚已死,次子袁熙又性格儒弱、无心于争位,袁绍名位的继承权毫无疑问地归属了袁谭。避免内乱的袁家尽管面对曹操仍处于劣势,但毕竟在河北尚有较高的名望,绝对不会在短时间内便兵败如山倒。所以,只要袁谭军能在某一地挡住曹军的进攻,站稳了脚跟,就很有可能由此进入僵持状态。如此一来,袁谭固然没有能力击败曹操,而曹操在背后我军与六表、侧翼马腾的牵制下,要想收拾掉袁谭也不会那么容易。这种僵持状态正是我军最需要的!

好一个徐庶!果然是“盛名”(后世的盛名)之下无虚士。我能够想通这些,还是凭借对历史的了解以及徐庶的提点。而徐庶依靠自己掌握的一点点情报,竟然就能够分析得如此深远准确,的确厉害!论大局观和战略能力,他要比我强太多了!不过这样的徐庶才是我军最需要的。想到这里,我脸上露出了淡淡的微笑。

(有点不懂规矩,原来两周就可以解禁了,还以为必须达到6万字才可以,对不住大家了!)

建安六年二月十五日。

寿春郡守府议事厅中,云集了我军大半中高级将校文臣。一众人等以文武两队分列于大厅的左右两侧。在谋士文臣一列的首位赫然正是刚被拜为军师中郎将的徐庶,尽管陡升高位,但徐庶并无半点志得意满之色,面上仍如往常一般的淡然自若。徐庶之下,则分别是别驾孙乾、治中简雍、主簿陈震、金曹从事糜竺…………在武将一列中,魏延意气风发,昂首挺胸地立于第四位,仅位于二哥、我和龚都之下。因寿春一战中的奇功,魏延被破级擢升为偏将军,从而成为目前我军众将中仅有的四位“将军”之一。(原本应该是五位,但安汉将军刘辟已经战死。)。魏延以下,则是升任振威中郎将的赵云以及陈到、林豹、林雪、金畴、廖化、周仓、裴元绍等一众军校尉和副校。列于最后一位的却是第一次参加正式军议的关平。关平现在仅任军司马一职,原本二哥还不愿让他参加军议,认为他的军职和阅历还达不到参加军议的资格,但最后在我的一力劝荐下,二哥才算勉强答应了。此外,甘宁、解世、戴兵因领军驻防在外,没有能够赶回寿春。

“为今群雄并立,尽皆觊觎天下,汉室摇摇将坠。内中又尤以国贼曹操为甚,曹贼上欺天子、下祸黎民,麾下爪牙林立,势力雄厚,更兼野心勃勃,且与我军已成水火难容之势。前些日曹贼北伐冀州,南夺汝南,实力愈盛。我军若不再有所作为,日后以寿春一郡抗曹贼数州,其势必危。”大哥神情凝重,沉声将我军面临的严峻形势摆了出来。

“军师!”大哥将目光凝聚在徐庶身上,恳切地问道:“今后我军该当如何进取,还请军师赐教?”

“主公,张将军似已有所悟,可否请张将军来解说一二。”徐庶恰好看到了我微笑的表情,和声对大哥说到。

“主公,列位!徐庶不才,就且姑妄言之,不当之处,还请指正!”徐庶出列向大哥躬身行了一礼后,从容自若地说道:“方今之势正如主公所说,天下大乱,群雄并立。于我军而言,群雄之中有只可为敌者,如曹操;但亦有可引为盟友者,如荆州刘表、西凉马腾、河北袁家。我军进取之道,必要善于引援而制敌。”

“军师!那刘表、马腾甚至河北袁家,论及实力皆胜我军,如何肯为我军所用?”孙乾有些疑惑地问道。

“孙别驾,我并非想让刘表、马腾他们听从我军调遣支配,只是要以他们来牵制曹操。”徐庶淡然一笑,不慌不忙地解释道:“曹操势力愈盛,非但对我军是莫大的威胁,对他们又何尝不是如此。便以河北而言,袁曹之间水火难容之势,绝对不下我军之于曹操。官渡、平丘两次大败,袁绍之死,邺城之失,使袁曹之间绝无和缓之可能。若我们能引这三方为援应,协力牵制曹操,必能一阻曹操之势,从而为我军之进取赢得时间和机会!”

“军师,刘表与马腾确可以为援应,但河北袁家还能指望得上吗?如今袁绍已亡,邺城又失,冀州恐怕不用多久便会落入曹操之手。以袁绍几子之能,能够抗得住曹操吗?”赵云剑眉微挑,出声问道。赵云当年在公孙瓒麾下时,与袁绍军多有交锋,对袁绍军中情况颇为了解。

“赵郎将,若是平丘一战中袁绍第三子——袁尚未亡,袁家的确支撑不了多久。但如今袁尚已死,袁家反而不至于速败!”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