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炮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桓侯再生 > 第三卷 虎臣良牧定江东 第八十五章

第三卷 虎臣良牧定江东 第八十五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伯建(杨任),你那里还有人知道这座小寨的位置么?”我向杨任询问道。

“督建营寨时,我帐下有几名亲兵当时就跟随在我左右,他们应当还记得。”

“那好,从你亲兵中挑两人,引斥候入山探察一下地形,特别留意那座小寨有没有被曹军所占。”

“好,我这便去安排!”杨任也不含糊,当即点头应道。杨任离去后没多久,凌统掀帘而入,行礼后看帐中没有张鲁军的人,将手中一张轻薄的绢书递给我:“将军,朱郎将(朱桓)刚刚有飞鸽传书到。”

信鸽作为我方特有地通讯工具,完全可以说是一种威力巨大的秘密武器。在这时代,信息地传递都依靠人、马,非但速度缓慢,而且容易受到地形因素的制约。而情报信息地准确和快慢程度,对战局的成败非常关键。试想,如若敌、我双方的斥候同时探到一条莜关战局的重要情报,敌方斥候用一天时间传回消息,我方斥候只用半天时间就传回消息,这多出来的半天时间完全可以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所以,对信鸽的饲养、训练、使用,我方都定下了一整套细致的制度程序。饲养、训练的地点,是绝对的机密,饲训人员更受到严格的保护。此外,使用信鸽都有专门的人员,他们直接由徐庶管理,不受地方官吏节制。除军中将领外,甚至连一些重要的文官都不能轻易接触到信鸽。而如此重要隐秘的工具,自然更不能为外人所知。此次入汉中作战,我随军携带了数十只信鸽,但从未在张鲁手下人面前用过。

建安十一年九月十四日,我和杨任的联军进抵米仓山。米仓山,位于南郑之南60余里,山脉横贯东西,有连绵山峰十余座,最高处逾四百丈,是护卫南郑的一座天然屏障。在我步步为营、反客为主的战术下,被曹军侵占的汉中土地被一寸一寸地夺了回来。曹军如老鼠拉龟一般,根本无从下手,寻觅不出任何可用的战机来对付我军。面对曹军故意抛下一个个可能的陷阱,我以不变应万变,理也不理。到最后,我那泰山大人也无可奈何,派兵驻守米仓山,以阻止我军对汉中郡的进一步蚕食。中军帅帐“想到达南郑,只有两条路可走,其一就是直接翻越米仓山,另一条路则是向东绕行,避开米仓山,而后经西乡、城固,也能到达南郑。”杨任指着桌案上的沙盘,比划出了两条路线。这个沙盘制作得非常简陋,是大军进入汉中之后,我命随军工匠比对张鲁手中的地图临时做成的。其实,在我军中还有另一个精制汉中地形沙盘,是在荆州时就已做好的,不过在张鲁军的将领面前,实在有些不便拿出来。

“如果绕道,要多走多少路?”我盯着沙盘,头也不抬地询问道。

“大约有两百八十多里!”杨任显然是一个称职的将领。对基本的军事地理情报了如指掌,“而且,西乡和城固本身就是两处屯兵要所,城防相当坚固,原本是用来防范曹操和……”

说到这里,杨任有些不好意思地顿了顿。

“恩……”我轻点点头。杨任的话虽然没有说全,但另一个防范地对象肯定是大哥。如果要从上庸直接攻入汉中腹地,确实是必须经过南乡和城固。

“在米仓山上。有两座屯兵营寨。扼守两处要隘,分别在这里和这里……”杨任再将右手转回到沙盘上标注米仓山脉的几座小土堆上,指了其中两处说道。

“这两处营寨建得不错,扼住了两条谷道。”我点头轻赞了一句。随即又指着另外一处地点说道,“不过。在这里应该再建一处小寨,驻守军卒不需要太多。但可以与前面两处营寨彼此相互策应。”

杨任以敬服的目光看了看我,轻叹说道:“不瞒张将军,这里确实有一座隐蔽的小寨。米仓山的营寨当时就是由杨某亲自督建的,原本主公只让杨某建两寨,但杨某仔细考察了山势地形后,私自修建了一座小寨。不过,后来因为杨松奸贼的缘故,这座小寨没能派上用场,久而久之就被废弃了,现在估计也多少人知道。”

“将军是想从直接翻越米仓山?”庞统与我相处甚久,很快就猜出了我的意图。

“恩!不过得先把地形和曹军驻守情况探清楚……”我指着杨任适才标注地那座小寨地位置说道,“这一战,或许就得从这里下工夫了!”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