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炮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官场之风流人生 > 第九百四十八章 要老命

第九百四十八章 要老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沈淮与王卫成通过电话,了解到丰立集团的周丰毅在九七年底有建涂渡板项目想法时,最初的计划是想将项目建在新浦。

项目建成后,大宗镀锌板无论是出口海外,还是输往国内各省市,新浦在九七年底之时,海陆运输条件都已经要比平江优越了。

而新浦港,除了新浦钢铁以及梅溪电炉钢生产基地加上建设中的新津钢铁,都能就近为涂渡板项目提供优质的薄钢板原材料——更主要的就是东华市对民营经济的扶持力度,是其他地方所罕见的。

税费方面的优惠政策,经济较为开放的地方都大差不差,最主要的区别就是体现在金融扶持上。

国有银行在地方上的放贷,除了给地方建设占用相当一部分之外,更主要的是往国资企业倾斜。

沈淮不跟孙亚琳扯这个话题,今天的火已经给烧得够厉害了,再扯这个话题就是跟自己过不去,等会儿翻来履去睡不着,那叫难受。

沈淮他到厨房烧了一壶水,端到院子里沏茶喝,又拿出电话,给王卫成拨过去,问丰立涂渡板项目的事情——孙亚琳回房间,将正而八经的套装换下来。

丰立周丰毅的发家史,跟周炎斌有些类似,早年在平江市的物资公司工作。八十年代中后期,平江市的乡镇企业以及搞承包制十分的红火,周丰毅与几名合伙人,将物资公司下面的一家物资回收站承包下来经营,在这个基础上慢慢的做大做强。

沈淮接手梅钢时,丰立集团主要向梅钢供应废钢原料,是梅钢当时主要的供应商之一。

由于国内的钢铁存量有限,每年折旧出来的废钢总量偏低,不能满足国内日益增涨的电炉炼钢所需。梅钢产能扩大之后,后续主要在西欧地区开拓废钢获取渠道,丰立在梅钢供应商体系里的地位就相对下降了。

除了法规有明确坚持以国有经济为主体的要求之外,地方上的国资企业通常有政府兜底,商业银行对国资企业放贷,通常不需要考虑政策风险。

国资企业越是经营困难,对银行贷款的依赖程度越高;而地方政府除了需要国资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填充政绩之外,那些嗷嗷待哺的国企工人,更是政府不能甩手不管的包袱。

故而地方上国有商业银行每年剩下来能流向民营经济的贷款总量,通常都极为有限。

沈淮推动业信、梅钢接手东华城市信用联社,组建城市商业银行时,首先就明确了梅钢系发展不从城商行占款,主要支持东华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发展方针。

不过丰立在平江市也是搞多种经营,主要涉足冶金产业,是平江市著名的民营集团。

平江市的经济,长期以来都是要远远超过东华,进入九十年代后,由于乡镇企业的没落,平江市的经济发展也一度陷入低潮,到九七年时工业及财税规模就叫以腾飞之势崛起的东华超越过去,九八年更是给东华拉开差距。

不过,平江市的经济基础依旧厚实,近几年民营经济又有崛起腾起的势头——丰立集团联合平江市的几家民营企业,试图建设这么大的重工项目,也可以视为平江市民营经济崛起的一个典型。

民营企业有这样的雄心壮志,是好的,但国内还得不到政策上的扶持,在国内的待遇远远不及国企与外资企业。

几家民营企业想联手起来建投资逾二十亿的项目,不要说大部分资金要从银行贷款,就算几家民营企业能将二十亿的建设凑出来,项目过审都是有一定难度的事情。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