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炮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走进不科学 > 走进不科学 第469节

走进不科学 第469节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换而言之。

冥王星的发现其实是有些误打误撞的数学巧合……

于是受此影响,天文学家们才会展开对柯伊伯带天体的观察。

再然后的事儿,就是Sedna,2004 VN112,2007 TG422,2010 GB174,2012 VP113,2013 RFS99这六颗天体的发现了。

它们的轨道有些某种微妙重合,高度疑似受到了某些外力的牵引。

1978年虽然已经出现了射电望远镜,但詹姆斯·克里斯蒂使用的NOFS依旧是标准的反射式望远镜。

并且它的口径只有61英寸,也就是1.55米。

上一章便提及过。

以冥王星与地球的距离来说。

能被用非射电类天文望远镜观测到的卫星,它的体积一定不会小到哪里去。

于是让天文界做出了在奥尔特星云一带,可能有一个之前未被发现的巨行星或者橘子大小黑洞的猜测。

当然了。

考虑到部分笨蛋……咳咳,鲜为人同学对于天体观测的知识储备远远不足的情况,这里再科普一个知识。

那就是科学家们到底是怎么找寻系内行星的——这里的行星包括小行星。

最终天文界通过1985年至1990年之间冥王星和卡戎相互掩星和凌星的现象计算,确定卡戎了的直径大约是冥王星的一半。

这两颗天体互相潮汐锁定,形成了一个双矮行星系统。

也就是说。

它们的质心都位于冥王星以外。

这就相当于两个天体形成了一个概念上的‘组合星球’,这个组合星球施加的引力就和天王星的轨道对不上了——具体情况可以再去看看此前举过的那个铁球掉入沙地的例子。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