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炮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大明元辅 > 第284章 总百揆(圩九)务实治蝗

第284章 总百揆(圩九)务实治蝗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其五,农业防除法也是最主要的一种方法。这是一位陕西籍京官提供的法子,说他老家的人们会首先对粮食的种子进行特殊的处理,比如说将马骨、附子、蚕粪等有微弱毒性的东西和种子共同搅拌,然后再进行耕种,这样可以避免蝗虫灾害。

这个法子高务实完全不了解,因此在写入册子时强调各地要因地制宜,最好是有过使用这种方法的经验。

除了以上这些之外,还有许多高务实也不清楚究竟有没有用的法子,但都按照上面这一条的办法来“提供建议”,这其中还包括:

如岔开蝗虫易发的时间进行播种。有官员总结河南地区种植农作物的经验,认为冬天的时候将稻谷种植,在地里小暑时作物就成熟了,这样就可以避免蝗虫灾害——这一条今年已经来不及了,只是写进册子里供后续参考。

如通过翻耕来消灭蝗灾的。有官员认为,秋天的时候进行翻地可以把阳气埋在土里,这样可以杀死蝗虫的卵——其实后来徐光启也这么认为。当然,高务实认为问题不在于什么“阳气”,这法子应该是通过改变土壤温度来提前杀死虫卵。

他前世毕竟是干过基层干部的,对蝗虫问题虽然了解不深,但多少也有过一些认知。据研究表明,蝗虫繁殖的条件主要有三个,首先要有大片荒地;其次,土地要留有空隙;最后就是植被覆盖稀疏。

从这三个条件高务实可以看到,水位是否稳定是影响蝗虫灾害的关键的因素,水位的稳定就会出现大批的荒地促使蝗虫产卵,引发蝗灾。

所以,蝗灾爆发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生态环境的恶化,比如随着古代社会的发展,黄淮海平原的生态环境渐渐萎缩。

隋唐以后,黄河中游的峡谷被大量开垦,水土流失严重,直接影响到了黄河下游的安全问题。至此我国北方地区的自然平衡被严重破坏,气候灾害频繁。

到了北宋时期,黄淮海平原已经失去了过去经济重心的地位,与此同时蝗灾日益频繁。蝗虫治理技术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完善,百姓对于蝗虫灾害的认识也逐渐加深,在此基础上创造出很多治理蝗虫的技术。

又如种植蝗虫不喜欢吃的农作物来避免蝗虫,比如说黄豆、绿豆、黑豆、芝麻、棉花、荞麦等。这一条只能作为建议,因为主粮种植不可能随意改变。

又如生物防治法。即利用自然界食物链的规律来抑制消灭害虫,比如说保护那些以蝗虫为食的益鸟,以及鼓励饲养家鸡、家鸭等。

根据总结,内阁在治理蝗灾的小册子上提供了以下建议,供各地官府、官员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选用:

其一,采取人工防治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最古老最普遍的方法。比如说,利用蝗虫的激光性用火烧灭。《诗经》中曾经记载“夜中设火,火边掘坑。”这是最古老的一种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方法也渐渐完善,到了明清时期,本就成为了全国各地最主要治理蝗灾的方法。此时既然要治蝗,内阁当然沿用并详细进行指导。

其二,根据蝗虫的进化过程,分阶段地进行防治。比如说开沟陷杀蝗虫的幼虫蝗,这种昆虫没有经过羽化不能飞,于是便把它驱赶到水沟中,用土将它掩埋下去。内阁根据高务实的介绍,建议各地将五十人为一队,一个人打鼓,其他的人紧随其后用扫帚,铁锹等,将若蝗赶到沟中。

其三,用专门的器具进行扑打。这种方式比较单一,效果也比较有限,但是随着不断的发展,在原历史上到了鞑清时期形成了多种形式,主要有布围式,用一块一丈宽,1.2尺的粗布,两头各套一根插入土中的木杆,等到蝗虫来的时候,迎面将布落下就可以将蝗虫困在布里。如今,高务实将之提前公布施行,多少也能为灭蝗做点事。www.八77zwm

其四,挖掘蝗虫虫卵。唐朝五代时期,人们认识到消灭虫卵可以减少蝗虫灾害的发生,于是便把这项工作推广实施开来。这种方法的主要内容是在田地里寻找是否有像蜂巢一般的小孔,用土锹挖起,查看是否有蝗虫的卵,如果有的话便用大火烧去。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