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炮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大明元辅 > 第283章 正国本(圩一)“共襄盛举”(

第283章 正国本(圩一)“共襄盛举”(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根据前文,可以说明朝财政破产,根源是在长期和平的环境下随着人口的膨胀和土地的兼并,底层平民大量破产、无力交税,同时上层的食利阶层的大量繁衍使得国家的经济和财政不堪重负。但是不止明朝,中国统治时间较长的封建皇朝几乎都经历过收不到税的窘境。

西汉末年收不到税的结果,是王莽发动了意在平均地权、解放奴隶、超发货币的王莽改制;东汉末年收不到的税的结果,是大量卖官鬻爵,把国家政权让给了替东汉朝廷消灭黄巾军的新军阀;唐末收不到的税的结果,是长安的收复要靠回讫雇佣兵,并且以允许回讫抢劫长安作为报酬,同时这时候的唐朝对各地的藩镇割据无能为力。

鞑清前期跟大明一样,是依靠合法免税的“军户”压制不能合法免税的“民户”。只不过明朝合法免税的“军户”是锦衣卫和锦衣卫背后的军功勋贵集团,以及挂靠在其名下的各地卫所军头;鞑清合法免税的“军户”则是八旗集团和汉族军阀;至于明清两朝的士绅,名义上是不能免税的“民户”。

雍正搞“士绅一体纳粮”,建立在八旗军事集团支持的前提下,这和原历史上的万历帝依靠宦官、锦衣卫向士绅征收商税、矿税本质上是一样的。宦官的背后是皇权,锦衣卫的背后是勋贵——明版“八旗”集团。

而且跟明朝的勋贵一样,鞑清的八旗后来也腐朽了,鞑清也经历了从能够收到税到收不到税的转变。哪怕雍正杀了个人头滚滚,终于搞出了“官绅一体纳粮”,可是到了乾隆时期,税又收不上来了。

后世有学者曾专门计算,基本结论是鞑清宗室到同治年间,每年私吞国家资产高达2508万两白银。哪怕只取一半来看,鞑清的压榨也达到大明的八倍。即便两朝之间统治时间有差,算上美洲高产农作物的效果,鞑清对百姓的狠辣其实也远超大明。

扯远了,说回来。即便高务实对上述问题已经做出了改革,大明朝的财政问题到这儿也没完全解决,因为接下来还有一个更难处理的对象,那就是文官集团了。某种程度上来说,文官集团与其背后势力或许可以称之为财政改革路上的“最终boss”。

众所周知,以文官、文人为代表的“新兴资产阶级”虽然不能完全合法的免税,但他们却可以通过偷税漏税达到事实上免税的目的,并且可以通过协助朝廷收税反过来剥削、压榨平民,或者反过来协助平民偷税漏税来坑大明的财政。

如果说宗室是大明财政的一颗毒瘤,那么如今的文官集团和它背后的利益集团甚至可能已经算得上是大明的癌症了。

太多的既得利益者,使原本承担大部分税收的平民大量破产,又使得国家财政的支出无限增长。原历史上大明的财政到了崇祯时期为何困难到无以复加?除了积重难返之外,崇祯本人的独夫作风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乾隆逐渐败光了雍正留下的家底,嘉庆则靠抄和珅的家补贴了一部分财政收入,然而到了道光上台,财政困难到开始在龙袍上打补丁——这个举动虽然是象征性的做法,但逼得他要做这种行为艺术,本身也说明了彼时财政的困难。

不止中国,在近代一直代表所谓“先进制度”的西方国家一样发生过财政困难,而且这种困难还是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直接原因。

西方国家当年解决财政问题的最终办法,大多并不是逼自己国家的富人多交税,而是通过对外军事侵略和殖民扩张,通过扩大剥削对象来解决自身的财政困难。

崇祯的任性胡为使得统治阶级中的任何势力都不肯出力征税——原先皇帝的内帑有宦官打理,外廷的太仓有户部管辖,而现在宦官被皇帝限制了,外廷则被皇帝杀麻了。那么,明朝的财政收入自然要完,然后明朝本身自然也就完了。

试想一下,京师被李自成攻陷之后被拷出7000余万两银子,这笔钱哪怕能有十分之一能在之前用于朝廷财政,大明朝能那么快完蛋吗?

当时的700万两啊,别说拿去给早期还在为大明卖力的洪承畴,亦或者最终战死的孙传庭,你就哪怕拿给左良玉那种人,他都能去顶着李自成勐攻勐打好一阵了。

所以,明亡的原因虽多,但最根本、最关键死因就一条:收不上税。

不过,收不上税这个问题,其实不是大明独有的,而是人类历史和人类社会即便发展到现代也普遍存在的。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