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炮中文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之崛起1646 > 第543章 甄真得偿所愿

第543章 甄真得偿所愿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黄道周、路振飞、杨廷麟等托孤大臣,带了内阁大学士、七部主、副官共十九名泰征朝重臣,沿途水、陆并举,日夜兼程,仅用了十多天边赶至南京城下。

不过他们却不知道,他们人刚到浙北,朱琳渼的一道道调令便逐次发至福京。

这些调令主要是给天兴府各类小吏的,时间上尽量错开。理由也是五花八门,什么“去南直隶清点人口”“至浙北誊抄府册”等等各不相同,但总体上都是令人出天兴府北去。

前后共有三四百小吏奉命北上公干,而他们到了半途皆有龙卫军将其截住,再不由分说带去南京。

由于这些人大多是八、九品甚至没有品阶的最底层“公务员”,故而也并未引起朝臣们的关注,在黄道周等人抵达南京前后,他们也都紧随而至。

李大人一副运筹帷幄状,微笑摇头,“张大人,我且问你,这诸位重臣为何去南京?”

“不是辅政王殿下所召吗?”

“那你可知道殿下是怎么说的?”

“要他们北上,商议何时迁都为宜……”

“对喽,”李大人拍了拍他的肩膀,“这其中关键在于‘商议’与‘何时’四字。辅政王殿下定是近来被不赞同迁都的奏疏所淹没,心知事难速行,于是只得朝臣们妥协。

朱琳渼之所以调这些人来是因为他很清楚,明代的行政体系运作乃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主事官员流水一般地换,但底下真正办事的小吏却常常是终身制的。对于具体业务的了解,任何一个官员都比不过他们手下这些小吏。

最为重要的是,这些低微的小人物不引人注目。同时他们纵然是福建籍,却因为地位太低,能拿一份俸禄过好小日子就心满意足了,根本不会有抱团“抵制”迁都之类的心思,故而朝廷公文一到,他们立刻毫不犹豫,动身就走。

此外,以钱肃乐为首的远鲁王政权大员——如今的浙江地方官——也有不少人接到调令,开始收拾行李北上。

“你听殿下话里的意思,这南京还是一定要迁去的,但何时动作却可以商量。内阁与七部的诸位大人此行正是去‘讨价还价’的。”

那张大人恍然大悟,又忙问道:“那李大人估计这迁都之事能‘宽限’到何时?”

“这就要看殿下与诸位大人怎么议了。”李大人仍是微笑道,“不瞒你说,昨日我得到内阁传出的信儿,争取五六年之后,最少也得四年……”

旁边又有人插言道:“张大人就放心吧,只要我们众志成城,南京那边的朝政就得停滞,辅政王殿下定会同意朝臣们的‘请求’。”

张大人顿时眉开眼笑,“如此甚好,甚好!”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